• 竹芳森

    竹芳森 ( 1901 ~ 1977) 演员。艺名筱瑞丰,浙江省嵊县东郭村人。贫农出身,幼时进过私塾,粗识文字。 1919 年拜小歌班名丑张瑞丰为师。 1927 年来沪,在谢志云的戏班演戏。其嗓音好,音域宽,与女演员搭档能唱同腔同调。表......

  • 童正初

    童正初 ( 1892 ~ 1955) 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逵溪村人。原名振初,曾读私塾 6 年。 21 岁到小歌班拜师学习,工小生。来沪演出后,改唱老生。 1923 年 8 月 10 日,与张子和、一枝梅、刘锡霖等演出于乐意楼。艺风......

  • 石景山

    石景山 ( 1920 ~ 2002 )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本名徐焰,又名石垒,祖籍浙江省余姚, 1920 年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萧山私立职业学校。 1939 年夏秋之间,考进新春秋戏剧学校。嗣后,与一批爱好话剧的同学,自发筹款......

  • 田伟钤

    田伟钤 二级舞台美术设计师。 1941 年 7 月生,浙江省上虞人, 1963 年毕业于上海越剧院舞台美术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1964 年起任上海越剧院舞台美术设计。主要......

  • 潘笑笑

    潘笑笑 ( 1925 ~ 1994 ) 女,演员。别名潘夏轩,浙江省富阳县人。 8 岁时,与徐玉兰、钟云香等参加了新登东安舞台越剧科班,师从余传海,工小丑。 1934 年至 1936 年,随科班边学边演于金华、兰溪、上海等地,大都扮演......

  • 沈于兰

    沈于兰 女,一级演员。浙江平湖人, 1946 年 11 月出生。 1960 年 8 月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演员班,工小生。 1966 年毕业遇 “文化大”, 1968 年转到农村、工厂劳动。 1972 年回越剧院任演员。 1975 年在......

  • 樊迪民

    樊迪民 ( 1894 ~ 1984) 编导。又名樊篱,浙江省杭州人。中学时参加业余演剧,后进浙江共和法政学校读书,参加文明戏社团 “鹤声社”。 1915 年到上海从事文明戏演出,加入 “开明剧社”,与陈大悲、郑正秋合作两年。 20 年......

  • 杨楚之

    杨楚之 一级舞美设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祖籍江苏省高邮, 1942 年出生。自幼爱好美术, 1957 年创作了 “上钢二厂新转炉车间”素描速写,参加了上海市少年美术展览,又被选送全国少年美术展览会展出。 196......

  • 杨文蔚

    杨文蔚 女,二级演员。江苏吴县人, 1942 年 12 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60 年进上海市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学戏,工小生。 1962 年入合作越剧团,拜毕春芳为师,扮相英俊、台风潇洒,唱做极具其师神韵,成为杰出的毕派......

  • 杜春阳

    杜春阳 ( 192 7 ~ 20 2 3 ) 二级作曲。山东夏津人, 1927 年 2 月出生。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1949 年 2 月考入济南华东大学社会科学院一部, 5 月调至华东大学文工团。第二年并入青岛山......

  • 李 莉

    李莉 女,一级编剧。苏州人, 1955 年 10 月出生。 1970 年参军,在部队服役 10 多年。自幼爱好文学,喜欢越剧。复员后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函授班学习,获得学员二等奖。 1986 年冬调入上海越剧院,任创作室编剧。历年......

  • 朱柳庄

    朱柳庄 ( 19 43 ~ 2014 ) 二级灯光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海门人, 1943 年出生于上海。 1960 年考入上海越剧院舞台美术班,得到颜文梁、郑慕康、苏石风等诸多名师的亲授,在绘画和舞美设计上具有扎实的功底......

  • 朱一秋

    朱一秋 ( 1914 ~ 1984 ) 舞台美术设计、绘景师。江苏省镇江人。 40 年代起,从事戏剧舞美工作,初在东北加入唐韵笙京剧团任绘景和盔帽设计,有时也充当演员参加演出。当时他所创作的 “机关布景”、“空中飞人”等特技,使观众大......

  • 朱 铿

    朱 铿 ( 1921 ~ 1995 ) 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同盟盟员。原名朱嗣曾,浙江省余姚市人。自幼喜爱文艺和戏剧,建国前当过职员和小报记者。上海解放后,考入上海市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结业后分配进东山越艺社任舞台管理、舞......

  • 曹银娣

    曹银娣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 1939 年 8 月出生。 1954 年 11 月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 1959 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改演小生,主演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假......

  • 陈鹏

    陈 鹏 ( 1923 ~ 2009 )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56 年加入中国同盟。曾用名程鹏,籍贯上海市嘉定, 1923 年 4 月出生。学生时代爱好话剧与电影。 1940 年起从事专业话剧演出。 1942 年投身抗日,奔赴......

  • 陈疏莲

    陈疏莲 ( 1920 ~ 1998 )女,宣传员。原名陈文珍,祖籍浙江省绍兴, 1920 年 10 月出生。小学教员出身。 1943 年考入上海苏联电台当播音员,更名 “疏莲”(苏联之谐音)。 1944 年 8 月,与到苏联电台播音演......

  • 陈曼

    陈 曼 ( 1928 ~ 1993) 女,编剧。原名陈华黍,江苏省苏州市人。 1949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自幼酷爱戏剧。 1948 年应征到上海同孚大戏院,在前辈编剧陶贤先生的指导下,当起了业余编剧。至解放时,先后编写了......

  • 陈捷

    陈 捷 女,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鄞县人, 1927 年 5 月生于上海。曾就读于明德女中。早年,受从事地下活动的大哥影响,投奔苏北解放区,编入四分区服务团少先队,不久,又被编入了新四军一师三旅文工团。后......

  • 陈 钧

    陈钧 二级演奏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泰州人, 1945 年 8 月 3 日出生。 1960 年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学习越剧音乐,主学主胡,师承周宝财,毕业后留院工作。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除担当主胡工作外还兼作曲、唱腔设......

  • 钱英郁

    钱英郁 ( 191 8 ~ 2010 )导演。曾名钱善根,话剧艺名殷忧、英郁,笔名孟度、马前,越剧艺名方隼。浙江省舟山人, 1918 年 2 月生于上海。求学期间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并受左翼剧联的影响,与同学们办起了青钟剧社。抗日战争时......

  • 钟 泯

    钟 泯 ( 1921 ~ 1987) 编导。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名孙以钟,籍贯安徽省寿县。大学肄业,学生时代爱好文艺。后在中华歌舞剧团、大中话剧团等艺术团体从事编、导、演工作。 1943 年 7 月,进入大来剧场参与袁雪芬从事的新越......

  • 金风

    金 风 ( 1924 ~ 2000 )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籍浙江嘉兴, 1924 年 9 月出生于上海。肄业于上海励志英专,自幼酷爱文艺。 1946 年开始担任越剧导演,曾先后参加芳华、玉兰、云华、先声、少壮等越剧团。导演《回......

  • 金静

    金 静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65 年 1 月出生。 1983 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进入上海市静安越剧团, “戚派”艺术创始人戚雅仙老师的亲传,并受教于越剧音乐家贺孝忠。 她嗓音纯美酷似其师戚雅仙......

  • 金茂根

    金茂根 ( 1914 ~ 1982 )琴师。学名金明洪,又名根老、胡琴喇子。 1914 年 6 月出生,浙江嵊县马塘村人,童年在农村放牛、种田。少年时对音乐有兴趣,受家乡民间文艺的影响,喜欢看戏和拉胡琴,在同村金善全道士家学拉胡琴。 ......

  • 1964年 1964年1月1日,上海越剧院一团演出的现代剧《争儿记》,在美琪大戏院续演,1月4日,实验剧团在沪东工人文化宫续演现代剧《杨立贝》,1月26日,二团的现代剧《亮眼哥》,在大舞台首演。之后,上海越剧院一日三班赶排现代剧《接旗》、《十年树木》、《柜......详细
  • 1963年 1963年1月22日,由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吕瑞英、张桂凤、陈少春等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尼泊尔国家。周恩来、陈毅副、柯庆施市长、曹荻秋副市长陪同观剧。观后上台与演员合影。 2月27日,由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演出的《打金枝》......详细
  • 1962年 1962年5月30日,上海越剧院经过重大修改和加工的《祥林嫂》,在人民大舞台公演。 7月10日,上海越剧院与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作拍摄的彩色艺术影片上、下集《红楼梦》,经8个多月摄制完成。 7月,上海越剧院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文史修养......详细
  • 1961年 1961年4月15日,上海市副市长赵祖康陪同28位市人民代表,到上海越剧院视察工作,观摩了《行路》、《百花赠剑》、《做文章》,参观了美术组陈列的美术作品展览。 6月2日~8月9日,西安市越剧团第二次来沪演出,在瑞金剧场上演了《唐太宗》、《状元打......详细
  • 1960年 1960年2月4日,市委宣传部批示,将直属市文化局领导的上海市青年越剧团(团长陶影,主要演员陈琦、张金花、王金萍),划归上海越剧院,命名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三团)。 2月14日,上海越剧院三团,被编为上海市慰问参加西北建设职工代表团文工团二团......详细
  • 1959年 1959年1月25日,芳华越剧团离沪赴福州,支援福建省文化建设,改建为福州市越剧团。 1月,原属邑庙区大世界的永乐越剧团,为支援甘肃省文化建设,去酒泉市落户,组成酒泉市越剧团。 2月17日~4月3日,根据中越文化合作协定,由上海越剧院组建的中国......详细

最新博文

  • 魅力西博会 余杭小花尽现风采

    11月1日,第十七届西博会总结颁奖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次总结颁奖大会云集了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受邀嘉宾。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非常荣幸的参与了这一次闭幕式晚会的演出。 当晚,除了颁奖仪式庄重瞩目,文艺演出也精彩纷呈,有余杭独具特色的《花篮花灯》、临安的《五凤朝阳》这一系列非遗的节目,还有许多歌舞类表演。小百花以第二个节目出场,20位青春靓丽的演员们齐刷刷的登台亮相...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马誉嘉原名马央央

    马誉嘉,女,浙江越剧团国家二级演员,主工旦角,擅长多种花旦流派,尤其擅长演唱吕派,委婉流畅,深得好评。1995年,考入浙江省艺术学校越剧表演专业,在班级中担任班长,因学习成绩突出,作为优秀毕业生进入浙江越剧团工作至今。演出了《孟丽君》《天之骄女》《画眉》《五市街风情》等诸多剧目。多年来,她刻苦钻研,努力在舞台上得到实践,舞台经验逐渐丰富。 曾担纲主演的越剧舞台剧有:《孟丽君》饰演孟丽君...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静墅里社区津沪越剧团 唱响夕阳红

    天津北方网讯:“玉林今科中状元,发奋求名遂宏愿。两家尊长上面坐,为什么不见娘子女婵娟。母亲啊,娘子的病体可痊愈,还望母亲去问根源。”记者刚推开静墅里居委会市民学校的大门,就听见屋内传出悠扬婉转的唱腔,推门进去看到穿着戏服的阿姨们随着越胡的伴奏唱着曲儿,表情和手势有板有眼。 静墅里社区津沪越剧团成立于2008年,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成现在的35人,团员们平均年龄62岁,都是因为爱好越剧走到了一起...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雪中越剧艺校 美翻了组图

    受弱冷空气影响 ,昨晚开始,我市普降雪花,经过一夜飘雪,我市越剧艺校犹如冰雪琉璃世界一般银装素裹,简直美翻了。图为越剧艺校一角。(网友 孙育慧...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金庸鹿鼎记 搬上越剧舞台

    金庸鹿鼎记 搬上越剧舞台

    10月15日、16日,杭州越剧院将携越剧《德清嫂》《鹿鼎记》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纪念演出。这是继2012年《红楼梦》进京首演以来,杭越第六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 据悉,这次杭越的两出戏各具特色:《德清嫂》是一部呼唤真情的力作,讴歌时代精神。《鹿鼎记》是第一部将金庸武侠小说搬上戏曲舞台的越剧大戏。 《德清嫂》首创全国业界独一无二的“联合制作、双版互动”运作模式:该剧由杭州越剧院和德清县联合创排...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金利园

    金利园,女,国家四级演员,1992年至1994年在嵊州市越剧之家培训,工小生,基本功扎实,唱腔流利擅长各个流派。1995年进入嵊州时越剧团工作至今,是越剧团优秀的青年演员...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邀您点评越剧六月飞雪

    【文化会客厅】第十一期温州市第十三届戏剧节 剧目点评活动 聚焦瑞安市越剧团评剧目《六月飞雪》 观毕西园,又见飞雪。10月18日晩越剧《六月飞雪》在东南剧院闪亮登台,该剧由瑞安市越剧团有限公司演出,该团始建于1955年10月1日。一路曾辉煌,尘封十几年,改革创新路,春风吹又生。“六月飞雪有冤情”,剧演亮点精彩纷呈,文化会客厅邀您来评越剧,聊演戏。 【主 持...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送春联办村晚做大戏文化礼堂天天乐

    送春联、办村晚、做大戏、放电影。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地农村文化礼堂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农村节日文化的氛围。图为市越剧团在三界镇杜联村文化礼堂演出场景...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这群醉心第二国剧的女子 越剧是她们美丽的力量

    这群喜爱越剧的女性,在东阳剧院演出了一场晚会,奉上了越剧中8个经典折子戏。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这脍炙人口的唱腔,出自越剧《红楼梦》。对今天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就是通过这一经典唱腔认识了越剧。年已五旬却仍清秀无比的包兰苏,还有她那群同样喜爱越剧的小姐妹,就是以越剧电影《红楼梦》为媒介,恋上了越剧。 前不久,这群喜爱越剧的女性,在东阳剧院演出了一场晚会...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还是得看真功夫越剧鹿鼎记观后

    周末雨夜,赴逸夫剧院观看《鹿鼎记》。 去时并没有太高的期望。这几年根据当红小说改编的戏曲作品不少,如上海越剧院的上下部《甄嬛》,浙江小百花的《步步惊心》,虽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面对众多的故事头绪、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小说戏剧的风格差异时,多少显得捉襟见肘。《鹿鼎记》原著出自武侠大家金庸先生之手,“底子”比前两部深厚得多,而在人物谱系与事件情节等诸方面,都显得更为庞杂...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