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越剧的文化意义

  • 第七节 效果扩音字幕

    越剧知识第七节 效果扩音字幕

    效果: 越剧在小歌班、绍兴文戏时期,在需要用声音来表示剧中的特定情境、渲染气氛时,是由乐队用乐器来模拟的。如用锣鼓打出“更鼓”声,用唢呐吹出“马嘶”声和婴儿啼哭声,用堂鼓击出“战鼓”声,用小锣击出“水”声,用胡琴拉出“开门、关门”声等。这种模拟的音响效果,与传统的程式化、虚拟化的表演是协调的。 在30年代末的越剧改良和40年代的越剧改革时期,学习、引进了文明戏和话剧、电影的艺术因素...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22年1933年

    越剧知识22年1933年

    5月9日,以花碧莲、陈标老、谢雅香为首的男班,演出于有700余座位的永安天韵楼。 7月3日~7日,以李桂芳、吴素琴、裘凤仙领衔的男班,在福星戏院演出连台本戏《啼笑因缘》(6本)。 8月10日,永乐茶园“聘请绍兴女子文武艺员”演出,演员为王杏花、丁世芳、吕凤仙、王彩娟、竺巧云等。剧目有《三美夺夫》、清板《盘夫》和《十八相送》、《桂花亭》、《碧玉簪》、《双珠凤》等。同日...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1962年

    越剧知识1962年

    5月30日,上海越剧院经过重大修改和加工的《祥林嫂》,在人民大舞台公演。 7月10日,上海越剧院与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作拍摄的彩色艺术影片上、下集《红楼梦》,经8个多月摄制完成。 7月,上海越剧院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文史修养,由袁雪芬院长主持举办文史进修班,邀请史学专家陈旭麓、顾仑、汤诗铭、沈迈士等教授来剧院讲课。内容有唐诗、宋词、辛亥史、戊戌变法史等,剧院的业务干部、行政领导参加学习...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